全国政协委员、沈阳化工大学校长许光文: 科教强省赋能振兴 打造东北亚创新合作新高地

日期:2025-04-24 |   作者: 浓缩机



  

全国政协委员、沈阳化工大学校长许光文: 科教强省赋能振兴 打造东北亚创新合作新高地

  作为一所具有深厚行业底蕴的高校,沈阳化工大学既要传承优势学科特色,又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,把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与服务辽宁产业转型升级深度融合起来。

  沈阳化工大学作为辽宁重要的化工人才教育培训基地,持续为区域发展提供智力支持。我认为,化工材料作为重大基础产业,辽宁优势产业,发展的未来在于转型升级。

  对接国家和辽宁战略,我们致力于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传统化工材料产业转型升级,使其成为发展新动能。

  为实现这一目标,学校坚持从两方面发力:人才教育培训和科学技术创新。在人才教育培训方面,我们传承上世纪80年代开启的大学生社会实践育人方式,培育学生处理问题的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。40多年前,学校曾首开揭榜解难社会实践先河,建立全国第一支大学生社会实践队伍。

  沈阳化工大学是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发起高校。上世纪80年代初,学校广泛搜集企业难题,在校园里张榜公布,由教师负责技术指导,大学生们踊跃参与揭榜排难。40多年来,揭榜排难已经内化为沈阳化工大学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精神内核,传承不辍。

  在科学技术创新方面,学校聚焦化工、材料等优势学科,针对工业实际和行业需求开展研究和成果转化。我们探索建立“定向研发、定向转化、定向服务”的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三定向机制,推动科研活动产出成果,成果转化形成真实生产力,服务产业转型升级。

  如今,辽宁正加快打造东北亚对外开放合作枢纽地。作为原化工部的高校,沈阳化工大学在国际教育和国际合作方面有着悠久历史,早在1953年就接收了来自朝鲜的留学生,自80年代初期开始了与日本等多个国家高校的科教国际交流与合作。

  近年来,我们着力从四个方面推进国际化人才教育培训。其一是开展国际合作办学,重点面向俄罗斯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。其次是强化来华留学生培养,特色是依托中文+专业奖学金项目,招收汉语水平好的科技专业留学生,稳步推进与中国学生的趋同化教学。至今,我校已招收了来自66个国家的留学生。

  其三,学校在乌兹别克斯坦建设中文工坊,为走出国门的中资企业的当地员工培养汉语,也为当地年轻人来华留学创造条件。同时,学校积极建设国际创新合作基地,除了周边的韩国、日本,我们还与加拿大、英国等发达国家在能源、化工、资源转化等领域开展学术与科研合作,为辽宁打造东北亚开放合作枢纽地贡献力量。

  一是建议在国家双一流建设中纳入更多行业特色高校。辽宁原来有近20所部属行业高校,后来全部变为省属高校,发展受到了资源不足的局限。我希望国家考虑将更多原部属优势高校纳入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,发挥它们服务相关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优势。

  二是建议支持建设化工与材料新质生产力创新基地。辽宁的化工与材料是优势产业,但需要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。我建议国家设立专项,制定专门政策,支持将“沈阳化学工业园”建设成为“化工与材料新质生产力创新园”,将产业园区升级为科创园区,打造新质生产力研发总平台,服务东北地区的化工与材料产业持续优势发展。

  过去几年我提出的提案有的已在国家政策中得到体现。去年提出建设行业研发共同体的建议,得到了科技部等部门的回应。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深入推动科学技术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,本质上是推进研究与产业的一体化协同,我感觉到很欣慰。

  作为一名曾在海外工作十余年的归国学者,我想分享自己的心路历程:2006年底回国时,我只是想找个地方做好科研,培养研究生。没想到通过十几年的努力工作,不仅在科研上有所成绩,还得到了组织的认可,担任了学校校长、政协委员等职务。

  中国领导下的政治制度对真正兢兢业业工作的人,不管来自什么地方,是否党员,都给予认可和支持。这也证明,我国对海外人才的政策是开放包容的。政府会为大家提供各种平台和机会,发挥才干,贡献国家发展。

  对于正在海外学习工作的中国留学生和华人,我想说,祖国的大门永远向你们敞开,欢迎回国参与建设,发挥所长,实现人生价值。